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,于1955年-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(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)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。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,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。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。1982年,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(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)。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。2008年9月,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“通用拼音”改为采用“汉语拼音”,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,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,自2009年开始执行
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第十八条规定:“《汉语拼音方案》是中国人名、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,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。”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
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。国际标准ISO 7098(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)写道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(1958年2月11日)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,被用来拼写中文。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。
汉语拼音 (Hànyǔ Pīnyīn),简称拼音,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(现代标准汉语)标音的方案,为中文罗马拼音的国际标准规范。汉语拼音在小学《语文》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,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汉拼拼音字母表,声母(shēng mǔ),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,跟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。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,因此可以说,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。声母通常响度较低、不可任意延长、而且不用于押韵。
汉语拼音声母:23个。分别是:b、p、m、f、d、t、n、l、g、k、h、j、q、x、zh、ch、sh、r、z、c、s、y、w 。
汉语拼音声母按发音部位分类:(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)
(一)双唇音:b、p、m;
(二)唇齿音:f;
(三)舌尖前音:z、c、s;
(四)舌尖中音:d、t、n、l;
(五)舌尖后音:zh、ch、sh、r;
(六)舌面音:j、q、x;
(七)舌根音:ɡ、k、h。
汉拼拼音字母表,韵母(yùn mǔ)是一个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,汉语字音中声母、字调以外的部分。旧称为韵。韵母由韵头(介音)、韵腹(主要元音)、韵尾三部分组成;按韵母结构可分为单韵母、复韵母、鼻韵母。
汉语拼音韵母表:a、o、e、i、u、ü、ai 、ei、 ui 、ao、 ou、 iu 、ie 、üe、 er、 an 、en 、in、 un 、ün 、ang 、eng、 ing 、ong。
汉语拼音韵母的分类(以小学《语文》中的《汉语拼音》课本为基础):
(一)单韵母:a、o、e、i、u、ü;
(二)复韵母:ai、ei、ui、ao、ou、iu、ie、üe;
(三)特殊韵母:er;
(四)鼻韵母:an、en、in、un、ün、ang、eng、ing、ong;
(1)前鼻韵母:an、en、in、un、ün;
(2)后鼻韵母:ang、eng、ing、ong。
小学《语文》中的《汉语拼音》的韵母表总共24个,其中单韵母6个,复韵母8个,特殊韵母1个,鼻韵母9个(前鼻韵母5个,后鼻韵母4个)。
汉拼拼音字母表,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(或者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)的音节(yuan比较特殊),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,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。
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有:zhi、chi、shi、ri、zi、ci、si、yi、wu、yu、ye、yue、yin、yun、yuan、ying共16个。
整体认读音节分为两类:平舌音、 翘舌音。平舌音有3个:z、c、s; 翘舌音有4个:zh、ch、sh、r。
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。轻声不标。例如: 妈 mā(阴平)麻 má(阳平) 马 mǎ(上声) 骂 mà(去声) 吗 mɑ(轻声)
汉语拼音隔音符号,ɑ,o,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,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,用隔音符号(')隔开,例如pi'ɑo(皮袄)。